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福音的任務


◎周約翰牧師
2015920

經文:馬太福音2816-20節、哥林多前書915-18

福音對象-是沒有貴賤階級之分的,君王與平民,富豪與窮人,貴族與村夫,主人與僕人,皆包括在福音範圍之內。福音不分性別、民族、地域。上至掌權的君王,下至無能為力孩童,皆列入福音聽眾之內。有智慧的政治家和一般的凡夫俗子,皆需要福音的恩典和真理。福音包括好人與壞人。聖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教會的存在為傳福音,不單為教導好人,也當歡迎並拯救罪人。福音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沒有人不在基督大愛之中,也沒有人不在上帝的旨意之內;上帝渴望萬人得救。福音針對全人類,針對所有人。這天國的福音誰去傳?作主門徒的基督徒。

馬太福音28:16-20前後文脈絡:

《馬太福音》28章是描述耶穌基督復活和復活以後的事蹟。1-10節,告訴我們「頭一批見證耶穌復活的人」。11-15節,則告訴我們祭司當局,要兵丁如何向人解釋墳墓為甚麼是空的,但是他們不願人知道耶穌復活的事實。雖然如此,耶穌基督確確實實復活,並且和們徒在一起。16-20節,則告訴我們不僅如此,還將傳福音的大使命交代他們,而大使命的內容就是『去使萬族作門徒』。

馬太福音28:16-20經文發展:

28:16  十一個門徒去加利利,到耶穌指定因去彼座山頂。28:17 因見著耶穌就給伊拜,不過有人猶底憢疑。28:18 耶穌行倚去給因講:「上帝已經將天頂地下一切的權柄攏互我。28:19 所以,恁著去招萬民來做門徒,給因洗禮,互因歸佇父、子、聖神的名,28:20 教示因遵守我所互恁一切的命令。著會記得,我逐日及恁同在,直到今世的結束。」這段經文是從耶穌和門徒相約在加利利的一座山相見開始。雖然在們徒們當中,仍然有一些人心中懷疑。但耶穌仍然向他們宣告上帝已經將一切權柄賜給祂,現在本著這樣的地位,要門徒藉由「施洗」和「教導」使萬族萬民的人都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而耶穌也在這裡應許,門徒勇敢的去執行這個任務的時候,祂必要和門徒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可見,主不是放著我們不管,祂是隨時與我們同在,祂真的是「以馬內利」的上帝。

哥林多前書9:15-18經文釋義:

15但這權柄我全沒有用過。我寫這話,並非要你們這樣待我,因為我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16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17我若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 18既是這樣,我的賞賜是什麼呢﹖就是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免得用盡我傳福音的權柄。

保羅傳福音並不講究心情好不好,看環境可作不可作,也不論得時不得時,裏面有沒有負擔,乃是非傳不可,因為責任已經託付了。

我們傳福音不是由於別人的鼓勵,乃是由於神的託付,所以若甘心作,就有賞賜;若是不傳,就違背了神的命令,那就有禍了(16)

傳福音的道路既是自己作的抉擇,就當甘心。既已走上了傳福音的道路、負起了傳福音的責任,若不甘心,就有禍了;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是不配進入神國的(路九62)

一個已經受託傳福音的人,若不甘心去傳,是誤了別人又害了自己,真是有禍了。所以一個已經選擇這條道路的人,必須先學習甘心,深信自己原是命定的,也是榮耀的,如此甘心愉快地去傳,就必得賞賜。為主勞苦中的喜樂,是無人能領會的。

一個蒙神託付傳福音責任的人,就會有與先知耶利米相同的心態:『我若說,我不再題耶和華,也不再奉祂的名講論,我便心裏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廿9)

雖然蒙恩者應該為傳遞恩典者有所擺上(11),但使徒保羅寧願放棄這份權利,為要更澈底的表明,神在基督裏豐盛的恩典,都是不需人的代價,也是遠超過人的代價所能換取的。

教會大使命就是使萬民作耶穌的門徒。我們傳福音雖有各樣各種的方法,最終目標就是使人作門徒,學習耶穌的精神,在需要的地方用生命撒愛的種子。使徒保羅是用生命傳福音的勇士,為了不讓基督的福音受阻礙,他極力表達堅持,甚至以強烈語氣說:「我寧死也不願使我所誇耀的落空!」(哥林多前書915節)各位,不論是為基督而活,或為基督而死,在主的眼中都同樣尊榮。

兄姐,什麼樣的人是耶穌的門徒呢?肯為了耶穌背十字架的人,就是主耶穌的門徒了。耶穌說:「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加福音1427) 什麼叫背起十字架?凡是順從上帝心意,不順從自己心意的,就好像在揹十字架。兄姐,要順從自己心意是很容易的,要順服上帝的心意很不容易,偏偏上帝的心意常常和我們的心意是衝突的,因為我們的心意是體貼肉體。雖然羅馬書八章6節告訴我們:『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平安。』然而,當上帝的心意和我們的心意不同時,要順服上帝的心意,真是苦啊!就像被釘在十字架上一樣的痛。然而,當門徒的只有順服師父的意思,遵照師父的方法去做,才能學會師父的精髓,我們要擁有耶穌的權柄、能力和榮耀,就要做祂的門徒。

誰完成這個大使命呢?主耶穌教導我們,完成大使命的程序是,先去傳福音,使人接受而施洗,然後按著真理教導他們認識主耶穌。『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如果沒有傳福音的人,我們如何教導上帝的話語呢?所以要先去,將福音帶給他們,當他們願意接受並相信耶穌,就為他們施洗,之後再給他們裝備、造就、教導,讓他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然後他一樣也可以去傳福音、為人施洗、教導造就別人,福音的傳承就此產生。

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人未信主,台灣仍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未信主


「萬民」是誰?居住在哪裡?根據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ary ResearchMarch 2011)的統計,目前全世界有69億的人口,若把所有的基督教派別,包括東正教、聖公會、天主教、新教加在一起,則泛基督徒約有22億,佔世界人口32%,也就是說全球還有三分之二,約47億人還沒信主,仍然在救恩門外。而這些人就是耶穌在大使命中所說的「萬民」!

在這些「萬民」中,信奉伊斯蘭的穆斯林佔21%,已超過14億人,而到2025年預計將達到30%。他們分佈在46個伊斯蘭國家和90個非伊斯蘭國家中,年增長率達1.81%,比基督徒年增長率1.23%還要高!

台灣信主保守估計百分之五信主,仍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未信主(2180),他們沒有生命意義,沒有永恆盼望,卻時時地、處處地以驚人的速度奔向滅亡…。誰來關心他們?誰當負起「去,使他們作主的門徒」的使命?

如何傳福音呢?當時初代教會時期,福音的廣傳是因為耶路撒冷的教會遭受大逼迫,許多門徒被迫離開耶路撒冷,他們隨走隨傳,就將福音出去了。很多基督徒以為,要回應上帝的大使命,就要放棄自己的工作,去神學院讀書接受神學裝備,好成為專職的牧師,傳道人。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大使命的呼召,是要我們毎一個基督徒做好傳福音的本分和準備,無論上帝把你放在任何環境中,你都可以在你所在環境,將福音帶給你所接觸的人。無論是家庭、職場、學校、社區,公園,凡是可以接觸到人的地方,我們都可以傳福音。各位,主耶穌的大使命是給每一個基督徒的,不是只給專職的牧師,傳道人。每個基督徒都可以經歷傳福音,領人信主的平安喜樂,這種喜樂不是只給牧師和傳道的。

5名年輕美籍宣教士故事,發生在1956年這5名經過一些時間的預備後,就前往厄瓜多爾向奧加族人(Auca)宣教。幾天後,卻傳來他們被奧加族人殺害的殉道消息,教會及家屬都非常傷心。不久,宣教士的妻子們帶著孩子,無懼死亡威脅,前往丈夫殉道的地方繼續宣教,她們的行動感動奧加族人紛紛信主。甚至那殺害宣教士的酋長也相信耶穌,後來成了奧加族的牧師。

當年殺害宣教士的兇手有3人,數年後,在德國柏林一個世界福音會議中,殉道者的夫人帶著當年殺害先生的凶手在台上作見證。在另一場聚會中,當年另一個殺人凶手也在作見證,替他翻譯的女士也見證說:「幾年前我哥哥為福音的緣故被我身旁這位朋友殺了!但他如今已是我主內的弟兄了!」5位宣教士為宣教犧牲了生命,其家人則用最大的愛與包容對待殺害他們親人的凶手,只為了「讓他們有機會,在基督裡過正確的生活」。福音的種籽被殉道者的血所澆灌,今天數十萬奧加族人因著福音蒙拯救,似乎在見證逼迫越大的地方,福音果效也更顯著。

經過36年之後,1992613日,奧加語新約聖經譯本奉獻禮在厄瓜多爾的巴斯特沙(Pastaza)謝拉鎮(Shell)舉行。奉獻禮是由當年殺死宣教士凶手之一的兒子主持,神藉著宣教士的犧牲,將奧加族人帶進祂的國度。5個殉道者的血,為基督留下最美的見證。

上主交付我們傳福音的工作是:使人的生命在基督裡留下意義,在眾百姓中留下見證。這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工作,我們只有盡力去完成。正如保羅所說:「上帝既然把這任務交給我,我就認為這是一種責任。」(哥林多前書917節)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


大衛•利文斯敦1813319日生於蘇格蘭、布蘭太爾一戶貧苦人家,他有篤信虔誠的父母的教導,從小養成堅強、耐心的品格。他長大後,樹立了為基督獻身的強烈信念。他寫道:“基督教激起我滿腔的熱愛,我決心要獻出我的一生,以解救人類的痛苦。”184012月,利文斯敦便搭船前往非洲,把自己的一生貢獻服務於當時最黑暗的大陸。當船到開普敦,他乘獨木舟上岸時,身邊只帶著一個藥箱,土人們一齊來準備殺死他。利文斯敦閉目禱告,準備受戳。誰知那平安的儀態感動了土人,竟從死裡逃生,利文斯敦進入內陸,在馬博察設立了傳教站,將自己的工資節約下來購買昂貴的藥物,為當地土人服務。經過艱辛的努力,許多非洲人相信了真道,賽切勒酋長也進了教,利文斯敦有廣大的愛,他從來沒有對黑人歧視。他說:“跟他們相處久了,誰都會忘記他們是黑人,只記得他們是人類的同胞。”當利文斯敦一次患病需回國時,五百位黑人身穿白衣流淚為他送行,叮囑他千萬要再回非洲。這些昔日吃人肉的人今日在熱切地為利文斯敦祈禱。

利文斯敦一邊傳道,一邊為今後的傳道隊伍尋找交通的要道,他進行艱難的探險,許多傳教團因利文斯敦獻身精神的感召陸續來非洲傳道。

187351日清晨,為他護理的人站在門外,見利文斯敦跪著禱告,他們靜侯很久,但不見他起來。進去一看,見他跪著死了。死的地點在非洲內陸的班韋島盧湖南邊的契坦博村。

利文斯敦的隨從把他的心臟埋在契坦博村的一棵樹下,表明他的整個心血都獻給非洲,也表明他死後心仍與非洲相連。將他消瘦的身體抹了一層香油,用布包裹起來,紮成一包貨物的樣子,以此來通過敵對部落的地區。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走了1500裡路,花了九個月時間,於18742月送到沿海的巴加莫約。利文斯敦的遺體由英國領事館運送回國。1874418日,在威斯敏特為他舉行葬禮。送葬的人,人山人海,這三位冒險運送遺體的非洲人也參加送葬的行列。

利文斯敦的死,對於教會的工作又是一種激勵,許許多多的傳教團跟隨著他的腳跡將真理傳進非洲大陸。

耶穌說:「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翰福音四:35)又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二十八:18-20  保羅以生命實踐他蒙召傳福音的使命,保羅的話成為我的挑戰,無論生死都要榮耀上帝,見證基督。

    禱:

呼召保羅成為使徒的主上帝,謝謝祢,藉著保羅對宣教使命執著的態度鼓勵我,更堅定我服事的信心,專注自己所領受的使命。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服務社會


◎周約翰牧師
201596

經文:馬太福音513-16節、詩篇1467-9

從信仰的立場來說,教會從古至今存在的目的是:關懷社會、影響社會、改造社會;雖然教會與社會常存在著敏感微妙的關係,但教會存在不是為社會而存在,也不應將社會教會化。。

神學家及聖經學者從中世紀的悲慘教訓深深的體會到,當基督教成了國家宗教,而社會的成員都成了教會的成員,基督教的教條成了社會倫理和道德的終極規條時,人類的生活並未更改善。相反的更為黑暗,這就是歷史學家將西洋史中的中世紀稱為黑暗時代的原因。

當教會同化社會時,它無形中也被社會同化了,宗教無形中也由教會是改變社會的工具角色,演變成了以改變社會為唯一目的。如此一來,救恩就失去了它獨特的意義和目的了,教會 在影響和改變社會的過程中,也因此被牽制而腐朽了。

今日教會該清楚它在社會中的地位,自然而然就會扮演自己應有的角色。不可否認,基督徒是天國的子民、神的兒女,也是地上國度的公民,在這種雙重身份 基督徒的生活見證當有它的果效。從聖經的觀點來看,新約聖經太五:13-16 告知我們信徒是世上的鹽和光:

13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14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15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16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基督徒在世上是有防腐及指引的作用。耶穌說衪是世上的光(約八:12),衪的光照到衪的門徒身上,他們把衪的榮光反映出來。一個人最高尚的目的,就是藉著他的生活樣式,使他的同伴不能不把榮耀歸給神!

新約耶穌時代,在人的心目中,鹽與三種品質有關:

‧與純潔有關~

鹽是萬物中最潔淨的,因它是從最純潔的兩種東西---太陽與海水而來,鹽的確是首先奉獻給上帝的祭物,猶太人在一日的末了獻鹽為祭,因此基督徒若要作世上的鹽,他必須是純潔的榜樣。今日社會風俗走下坡;基督徒必須維持崇高的標準,在話語上,行為上,甚至在思想上,應保持純潔健康。今世科技資訊發達,充滿誘惑易使人犯罪的世代,基督徒不能與世界隔離,但必如雅各所說:"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雅一:27)

‧與防腐有關~

鹽保存了食物免於腐壞。基督徒要作世上的鹽,也就必須對生命有防腐性的影響力。人都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基督徒在任何的社會中,必須成為防腐的潔淨劑,因他的在場,讓敗壞得以除去,影響其他的人易於為善。

‧與調味有關~

沒有鹽的食物就沒有滋味,甚至成了令人生厭的東西。基督徒對於生命,正如人對於食物一般。在這憂患的世俗中,不可隨波逐流,基督徒應當是唯一清醒的人,在這沈淪的社會中,基督徒仍須有充份喜樂的生命,保有純潔的光輝,不論在甚麼樣的環境中,基督徒當作世上的鹽,就能成為世上喜樂的散佈者。

146:7 他為受屈的伸冤,賜食物與飢餓的。耶和華釋放被囚的;
146:8 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睛;耶和華扶起被壓下的人。

「賜食物與飢餓的、釋放被囚的、開了瞎子的眼睛」。讓我們看見一個事實:人間無食物、無自由、無光明,是人生的慘事。上主要救助他們。這首詩篇詩人一共用了七個動詞,去描述神對弱者的救助:伸冤、賜食物、釋放、開瞎子的眼、扶起、保護、扶持。信息很清楚,上主全面地,用不同行動,去救助世間不同的、有需要的人。

146篇整篇的中心詩句是第7節的開頭:「他為受屈的伸冤」。<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他為被欺壓的人伸張正義」。神要求什麼?一言以蔽之「正義」。整篇開頭和結尾都是讚美神的詩篇,中心講的是「正義」。讚美上主的人,你們知道上主的心在想什麼嗎?他想著「正義」。這些「正義」是抽象的「程序正義」嗎?不是。上主要求的,是實質的正義,是「愛的正義」。「愛的正義」是茶餘飯後拿來作閒談的嗎?不是。「愛的正義」所要求是當實踐者,就如同我們要成為「世上的光」、「世上的鹽」,如何能達成這樣的使命?人必需得著主耶穌的光而成為世上的光。唯有主耶穌才真是「世界的光」(約8:12)。故凡「虛心」、「哀慟」、「温柔」、「飢渴慕義」的人就是「悔改信主」的人,也就成為世上的光、世上的鹽了。「光」與「鹽」皆指活出「基督生命的好行為」而言,這可使榮耀歸於天上的父。

牧師看一篇見證報導:上主呼召Gary牧師夫婦到非洲烏干達開拓教會,他們成立Watoto社區教會,教會推動全人事工興起領袖位主服事。當教會成長到5千多人的瓶頸時,上主告訴他:「我的兒子(耶穌)也才牧養12人,你以為你是誰?」神感動他建立小組教會。2年至今,教會已成長到2萬多名會眾,有28百個小組。 當時愛滋病像炸彈一樣襲擊當地,烏干達21百萬的人口中有200萬孤兒,上主要他去看顧他們;但Gary希望專注在講道、教導並建立偉大的教會,就這樣和神磨了一年。

直到上主說:「你的講道、神學地位、教會建築、會眾有多少人都不是我最在乎的,唯一能『打動』我的,是你的心如何像我的心。」於是Gary 牧師在思想上產生極大翻轉,不再「利己」。「上帝將獨生愛子耶穌給了我這個最不配的人,我也當將自己獻給那處於貧窮與痛苦中的孤兒寡婦。」

當上主感動Gary牧師線上教會要成為「社區教會」時,上千個小組開始走到社區行軍禱告,因此看見社區的問題,並思考如何解決。Gary表示,傳統基督教認為只要上教會就很屬靈,但其實萬物都是屬上主的,「去服事神的百姓,與講道一樣重要。」因此教會內產生上千個與社區有關的服事計畫。「幫助貧窮者,不是讓他們果腹而已,而是要給出『整全的照顧』,培育他們成為領袖。」Gar牧師y說,他們不把社區的問題視為政府或NGO組織的問題,而是「我的責任、教會的責任」,因為「作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耶穌身上。」上主不只要Watoto教會拯救孤兒寡婦,更要興起他們成為領袖,如此才能翻轉整個國家社會,唯有這麼做時,才會有奇妙的事發生。

我們的台灣從以往的貧窮到如今的富有,都是上主的祝福,基督徒應把這份從上主領受的各種恩賜和財富的祝福施捨給予出去,「成為流通的管道,而非積水的水壩。」 每一個基督徒及台灣教會都應該在社會的公益和慈善公益活動上有份,不管教會有多少人,就是開始去做,因為上主不看我們人數有多少,乃是看我們的信心有多大。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為主作見證

周約翰牧師
2015830

經文:使徒行傳一:8,

【台語】「獨獨聖神臨到恁的時,恁欲得著才能;閣佇耶路撒冷,遍猶太,及撒瑪利亞,直到地極,欲做我的干證。」;【華語】「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着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1:8)

這是主的命令,原文的意思是:要同時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和地極作主的見證。

主耶穌的恩典是白白的給予我們沒錯,但卻是主耶穌重價換來的。主耶穌督的降世為人,藉著祂的受難、受釘、受死與復活來將救贖的恩典給世人,就沒有今天的基督的教會。感謝主!基督的信仰的傳開,除了上帝的恩典之外,就是後續者使徒和初代教會繼續不斷用主耶穌基督於人世間的那種生活的見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為主作見證

最近有一本書出版紀錄《為主作見證:李登輝的信仰告白》我是「不是我的我」,是主基督在我裡面活著……這書是李登輝最真情的信仰見證,是他從信仰的角度,回頭觀看李總統生命中50個關鍵時刻,包含政壇充斥的惡鬥與不實指控、家庭內的重大決定、身體健康的起伏變化。每天晚上,他與妻子曾文惠一起禱告之後,翻開聖經閱讀上帝的話語,從中得到安慰與力量。本書還紀錄上帝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李總統他年輕時目睹日本、台灣在戰火中的百般蕭條,他開始從唯物的角度思考糧食、環境、社會正義的問題,但終究無法滿足內心的最深一層。凡是追根究柢的李總統,他於是展開信仰的追尋,每週有五天前往台北市各教會聽道,五年後終於擺脫平常賴以自律的框架,李總統全心全意接受主基督。

考門夫人-荒漠甘泉的作者說:「人生最佳美的東西,都是從苦難中得來。麥子必需磨碎,才能做成麵包。聖香必須經火燒,才能發出濃濃的香氣。泥土必須耕鬆,才能適合下種。為甜美的歡樂,都是憂傷的果子,我們必須親身經歷許多的苦難,然後才會去安慰別人。」這就是我們信仰的最好學習,不是嗎?

初代教會使徒保羅見證「我說:『主啊,我當做甚麼?』主說:『起來,進大馬色去,在那裏,要將所派你做的一切事告訴你。』」【徒廿二10】保羅藉著受迫害對耶路撒冷的百姓作見證。保羅為主作見證可以分為三重的宣告:(1)是信主前,(2)是信主經過,(3)是信主以後的情形。從保羅的見證中,我們學到的功課是,一個被主得著,被完全改變的人,他的經歷本身比一切辯論都更具說服力。主吩咐保羅的:「我差你到他們那裏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我們可以向人見證,過去我們生活在罪惡、痛苦絕望中,但如今因著耶穌我們生活在聖潔、良善、喜樂中,這就是耶穌復活大能的明證。我們要效法保羅向人作信主得救的見證,就如同保羅的見證「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禱告:

親愛的上主,教導我們常為主作準備,與別人分享我信主的見證,為主傳揚福音。